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本網站功能無法正常使用,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最新消息

台灣藝陣文化演變
2018-01-15 15:25:39

明清之際,渡海來臺之先民甚多,鄭氏收復臺灣之後,施行「寓兵於農」政策,廣招大陸沿海閩省漳州、泉州,粵省惠州、潮州移民,明鄭時期之大陸移民,約在十五萬至二十萬之間,清初實施渡臺禁令,但康、雍、乾三朝偷渡過臺之人仍絡繹不絕,移民人口日增。而跟隨如此眾多移民來臺的,還有來自原鄉的宗教、信仰與習俗。

        上岸之後,需面對番人的威脅,各種疾病瘟疫及自然災害的挑戰,因此,行囊中除攜帶的錢財衣物外,常帶著故鄉的守護神像或護身符,以祈求神明的庇護,借助宗教信仰,求得心靈的安定。待生活安定之後,便將神像安座供奉,及至聚落形成,建廟奉祀膜拜,舉行祭典酬謝神恩,為了娛神,各種源自家鄉的陣頭技藝,便在異地重生。各類民間藝陣隨著先民入臺開墾人數聚落日增,在臺蓬勃發展,久而久之,更隨先民們的落地生根,其演變也更具本土風貌。但也因其只在鄉野常民文化中發展流傳,因此文獻的記載、文物的保存,常付之闕如,欲溯其源頭,往往難上加難,本研究擬就目前文獻記載、相關論著等,嘗試推論臺灣武陣的起源與由來。

相關附件
回到網頁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