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本網站功能無法正常使用,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最新消息

跳繩動作教學
2011-08-12 15:02:11

 

跳繩簡介

壹、跳繩起源

    跳繩乃是中國民俗體育運動之一,繩子與我們的生活很密切,老祖宗們拿繩子來記事,用它來捆紮農作物、搬運東西,或是驅使牛馬等家畜。由於垂手可得,信手拈來的草繩,男女兒童們即可嬉笑跳躍玩個半天,所以也是中國的童玩之一,而現今由條條橡皮筋串連成的橡皮筋繩,更是跳繩的絕佳替代品。

    相傳遠在距今一千多年以前就已經有跳繩運動,而相關的文獻最早出現在隋李百藥的《北齊書》卷八《幼主記》中提到「遊童戲者好以兩手持繩,拂地而卻上」,即今日所謂的單人跳繩;唐段成式《酉陽雜俎》中的記載是「婆羅遮並服狗頭猴頭面,男女無畫夜歌舞。八月十五日行像及透索為戲。」;明朝沈榜的《宛署雜記》卷十七《民風》記載:「跳百索:十六曰,兒以一繩長丈許,兩兒對牽,飛擺不定,令難凝視,似乎百索,其實一也。群兒乘其動時,輪跳其上,以能過者為勝。否則為索所絆,聽掌繩者繩擊為罰。」,即今日的多人跳繩。

    「透索」與「跳百索」其使用器材與活動方式,即現今所稱之跳繩運動。古時這種跳繩的遊戲會加入伴唱,娛樂性與表演性很強,再加上富有多元的跳躍方式,能促進少年兒童運動發展的敏捷、速度、彈跳及耐力等身體素質,因此民俗體育的跳繩運動更具推廣的價值。

貳、跳繩器材

    跳繩活動一般常用的材質有塑膠和棉質兩種,各有其優缺點,塑膠繩輕巧易迴旋,棉繩耐用不易蜷曲。當然還包括其他材質,比如:麻繩、皮繩、草繩、電線…等。         

    個人跳繩時在器材的選擇上,需注意跳繩的長度與重量。在繩子長度上的要求,須依照身高或跳繩動作來定,通常情況下以一腳踩住繩子中間,兩臂屈肘將小臂抬平,繩子被拉直即為適合的長度;而在重量上避免太重或太輕,以甩起來感覺舒服順暢即可。

    近年來由於材料科技的進步,在繩子材質或顏色上更加多元化。如在繩子中加入螢光物質,以便在黑暗中有發光特殊效果,都能增進表演的張力。

參、跳繩動作介紹

    跳繩的玩法可以繩子的迴旋方式、跳躍方式或跳躍人數來做區分。在迴旋方式上有空迴旋、前迴旋、後迴旋與交叉迴旋等;在跳躍方式上有跑、蹲與轉身等;在跳躍人數尚有單人、雙人與團體等。這三種又可交互變化,產生多樣化的跳繩動作。

    在場地上跳繩運動只需要很少的活動空間,但活動進行的地面必須平坦,並最好在上面鋪上地毯或軟墊,或是穿上抗震力強的運動鞋,這樣可以緩和膝蓋和腳踝與地面接觸時的衝撞,否則跳動時的反作用力,可能會造成膝蓋、腳踝、脊椎與腦部等的運動傷害。

    跳繩技巧在此分成基本動作、進階動作、雙人動作與大繩動作等四大部分;基本動作一般為跳繩入門簡易活動;進階動作通常是動作技巧較難;雙人動作與大繩動作是基本或進階動作的延伸與組合,各項動作步驟分述如下。

回到網頁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