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本網站功能無法正常使用,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最新消息

環與棒起源
2013-05-07 20:57:30

環與棒起源

雜技表演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藝術。隨著社會的發展,在發展中求新求變,不斷地適應社會生活和人們審美需求的變化。歷經宮廷表演到戲棚作秀,後來登上國際舞台演出,雜技表演從街頭藝人的謀生手段發展成為技巧的作秀和人體組合型式藝術。最初,觀賞者的目光只集中在表演者的技巧難度上,並不重視節目內容、技巧創新與整體效果等方面。但隨著物質生活的改善、價值觀的改變,觀眾審美需求的提高,加上國內外馬戲、魔術等風潮影響之下,人們對於雜技藝術的要求也逐漸提高。

雜技表演運用人體結構、特質與藝術的表演形式相結合,表現出高難度的肢體特殊技巧,不僅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更傳達出一種積極向上、頑強拼搏的精神,以滿足人類追求能力極限,進而展現出形體、技巧、優美、造型等特性,顯示出新、奇、精、美、難為一體的藝術美,所衍生出來的表演藝術形態,為常人所不能的表演技藝。雜技表演包涵的範圍非常廣泛,像是結合各項民俗傳統技藝如:力技、手技、滑稽、小丑、馬戲、踢技、口技、幻術、角抵、獸戲、武藝、舞龍、舞獅、宋江陣、牛犁陣、車鼓陣、高蹺陣、國術、民俗體育、民俗舞蹈……等,展現出民族特色、人體潛能和各時代之精神面貌。

「手技」俗稱雜拌子,也是雜技表演範疇之一。演員透過用手拋接、把玩各種物件的技術,所使用的道具包括球、棒、環、盤、刀、帽……等,因耍弄的器物不同,難易又略有差別。環與棒為手技當中最為受歡迎的項目之一。

雜技表演具有以下幾項的發展特性:

(一)、雜技表演已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資產。

(二)、手技取材容易,製作簡單,省錢省時。

(三)、手技強調肢體的協調及手上的功夫,更可促進手、眼協調功能。

(四)、手技不受場地、空間、天候、道具、年齡、性別等限制,而且可促進手眼協調及靈活度,安全上較無危險性,為各校均可推行的民俗體育運動。

(五)、手技動作花式變化繁多,深入淺出且自我創作,啟發學生創造力思考。

(六)、手技注重個人表現,可輔助舞蹈學習,培養其自信心與表演慾,培育其第二專長。

(七)、手技也可培養學生良好情感,藉由同儕間的相互合作,互相回饋與欣賞。

 

資料來源:雜技知能工作坊(網址http://www.wfps.tp.edu.tw/iweb/acrobatics/


 

回到網頁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