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址:https://hdl.handle.net/11296/d4nm88
「戰鼓」這個名稱是古代戰爭時,使用於增加氣勢與發號施令的工具。在臺灣傳統民俗藝陣中,並無「戰鼓」的演奏。早期只是形容詞,如有戰鼓也僅以一顆鼓擊奏為稱打戰鼓,而非現今大家看到的群體鼓演奏型態。這個名稱是近二、三十年來才演變發展的一種群體表演方式,以快速多音群的打擊鼓點,結合鼓面、鼓框與踏腳等特殊音色演出型態涵概:轉棒、拋棒、跨鼓、花式打法、輪奏、陣型變化,也結合了誇大強勁的武術肢體動作表現,其鼓聲氣勢磅礡。傳統民俗稱之為「起鼓」或「擂戰鼓」,代表鼓聲落下第一聲起演出開始進行。演出場合大多以廟會開場或活動開幕居多。由於演奏型態與演奏的鼓點,令人血脈噴張,心跳加速,能將活動帶入高點,深受民眾喜愛,因市場的需求,故越來越多傳統藝術職業團隊成立戰鼓團。
本文分成五個章節,首先先研究臺灣戰鼓的發展,以田野調查方式訪問多位傳統鼓藝團長或師父,如臺北「鴻勝醒獅團」創團團長張遠榮、「御鼓坊」陳文吉、高雄兩廣醒獅團現任團長「裴俊強」等業界多位戰鼓團團長與學者。將簡略匯整出目前的臺灣戰鼓發展與現況,再以「臺灣醒獅戰鼓」為研究重點,介紹及其使用之樂器與其演奏型態,而本文研究重點以張遠榮作品《擂鼓戰車》(2007)創作手法、曲式分析與演奏詮釋,將現今臺灣醒獅戰鼓打擊演奏方式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