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鈴簡介
|
壹、扯鈴起源 扯鈴是我國傳統的民俗技藝之一,由於學習容易、花式繁多、趣味無窮,且不需花費太大力量,是一種適合男女老少的休閒運動。以往我國雜耍表演中,有耍、變、練,三大技藝;其中耍是耍罈子,變是變戲法,練就是練扯鈴,可見扯鈴在我國的民俗技藝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相傳最早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在全國各地流行了,但是一直到明朝萬曆年間,才有描述扯鈴的文獻出現,劉侗和于奕正同撰的【帝京景物略】中記載:「楊柳兒枯,抽陀螺;楊柳兒青,放空鐘;楊柳兒死,踢毽子;楊柳發芽兒,打拔兒」;清代李若虹在【朝市從載】中記載:「抖空竹,逢廟集,以繩抖響,拋起數丈之高,仍以繩承接,演習各種身段」,其中的「空鐘」與「空竹」,就是現今所稱的扯鈴。 由於古時候的「空鐘」、「天龍」、「抖牛」、「地鈴」、「空竹」、「響鈴」、「風葫蘆」等名稱的材質相似,玩法亦大同小異,與今日的「扯鈴運動」一致,是無可置疑的,但現在一概統稱為「扯鈴」。 以前在中國大陸,扯鈴是一種很流行的民俗運動,不但風行中國,更流傳於世界各地。十八世紀時,扯鈴運動傳入英國,頓時英國人迷上這種神奇的小玩意兒,並且他們稱之為「兩根棍子上的精靈」。 貳、扯鈴器材 欲瞭解扯鈴器材,可以分別從「扯鈴構造」與「扯鈴種類」談起。 一、扯鈴構造 就扯鈴主體的構造可分成鈴片、軸心、鈴線與鈴棍等四個部分,分述如下:
二、扯鈴種類 就扯鈴的種類一般普遍均從「構造」與「材質」上來做分類,分述如下:
1.依構造分 ◎單頭鈴:頭鈴只有單邊,看起來陀螺,因此重心較不穩,不易控制,須有較深功力,方能掌控。 ◎雙頭鈴:頭鈴左右各一,重心穩定,較易操控,適合初學者學習使用。 2.依材質分 由製造時所用的材質來分類,早期因木、竹較易塑型,故多為木製扯鈴與竹製扯鈴,現今因 塑化工業的興起,塑鋼製扯鈴便取而代之。
◎木製扯鈴:實心木板或三合板製成,堅固耐摔,適合初學者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