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本網站功能無法正常使用,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新聞專區

祭典服裝 可以再美一點
更新日期:2011-11-15

祭典服裝 可以再美一點

2011-11-13 12:39

台灣民俗祭典很有特色,陣頭甚至走上國際舞台,但如果能在服裝上更加強,就更完美了。

■文.攝影/陳志東

在一大群人當中,如果看到有人戴著黑色圓頂大盤帽,那就可以知道有猶太人來了;看到白色瓜皮小帽,就知道穆斯林來了;看到和服,就知道日本人來了;看到草裙花圈,就知道夏威夷人來了;那台灣呢?

台灣當然也不遜色,我們主要有兩大類可供世人辨識的服裝,一是原住民服裝,另一個就是民俗宗教祭典裝扮。

原住民服裝沒問題,每一族各有特色,或許是泰雅祖靈的眼睛,或許是阿美的大紅與檳榔袋,也或許是排灣、魯凱與布農的深藍墨黑或後敞褲,雖然各不相同,卻都極有台灣原味,十分突出容易辨識。

比較麻煩的是民俗宗教祭典。台灣宗教祭典近年愈來愈受歡迎,從東港與小琉球迎王、大甲與北港迎媽祖到艋舺青山王出巡,許多祭典常常吸引外國人前來參與,也可以見到美麗的家將臉譜或古代裝扮,但可惜的是,很多陣頭的制服粗糙了些、雜亂了些。

以日本為例,日本祭典眾多,但許多知名祭典都有固定服裝,例如東北四大祭中的山形花笠祭、盛岡Sansa舞祭、青森睡魔祭、秋田竿燈祭,通常只要一看那服裝款式與色彩,就能清楚分辨隸屬哪個祭典,而且都是精心設計後的造型,整齊美麗。

又如茨城鹿島神宮的「祭頭祭」,雖然沒有固定制服色彩,但卻人人打扮得花花綠綠,並任意把自家中的小熊維尼、Kitty、狐狸、米老鼠等卡通玩偶背上身,不論老人小孩都充滿童趣,只要看過一次,就一輩子忘不了。

台灣的家將臉譜、大仙尪或北港藝閣花車也有相同魅力,讓人印象深刻,但圍繞在這些家將與大仙尪旁的陣頭制服,幾乎都是簡單的T-Shirt與花褲,甚至沒有制服。

較具規模的北港與大甲迎媽祖,目前都已有固定制服,特色強烈。即使不為觀光與攝影的畫面好看,精心製作的特色制服仍然為參與者帶來認同感與榮耀,例如東港與小琉球迎王有著代代相傳的「魯笠」,已經不只是特色,甚至成為傳家寶與家族榮耀。

這些年來我看了許多祭典,每一年都可見到台灣祭典不停在進步,可能是動線規劃方面,也可能在軟硬體的提升方面,唯獨制服的設計進步緩慢。更悲哀是,有的陣頭居然模仿日本祭典穿上日式絆纏,手持寫著大大「祭」字的紙扇,讓台灣傳統祭典變調走味,就如同溫泉與飯店一味模仿日本,結果沒有自己的特色。

台灣祭典只要好好經營,這很可能成為台灣觀光業的大黑馬,但如果能更重視服裝,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意涵,那就更完美了。

順帶一提,想看看各國優美的傳統服裝,不必全球走透透,2011台北國際旅展即日起至14日在世貿一館與三館舉辦,今年共有60個國家或地區參與,多數參展工作人員都會穿上各自國家的傳統服裝,是最佳觀賞時機,別錯過了!.......

全文刊登於2011年11月12日出刊的中國時報,可按下圖閱讀。歡迎轉寄,更歡迎每周六閱讀中國時報的旺到報。

20111112中國時報旺到報/旅遊/祭典陣頭衣起來SS.jpg

回到網頁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