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本網站功能無法正常使用,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新聞專區

東南亞 / 首屆全國南獅校際賽掀戰幔‧21隊伍爭獅王榮譽
更新日期:2012-11-06

首屆全國南獅校際賽掀戰幔‧21隊伍爭獅王榮譽

(柔佛‧居鑾4日訊)第一屆全國南獅校際比賽今日在居鑾舉行,21支隊伍爭奪中小學組獅王榮譽。

這項賽事是由大馬龍獅總會、居鑾慈光佛舍高峰龍獅團和居鑾中華公會聯辦,希望通過同台競藝提昇中小學舞獅隊的水平。

小學組共有7支隊伍參與比賽,而中學組則有17支隊伍報名,其中3支隊伍臨時棄權,最後同台競賽的只有14支隊伍。

這項賽事也吸引了許多觀眾的圍觀,這也是本地首次舉辦中小學組的賽事。

參賽隊伍以柔州為多

雖然參賽隊伍以柔佛州為多,不是猛龍不過江,剛在第十屆世界獅王爭霸賽中獲得冠軍的吉打弘德體育會龍師團成員,由於團員多為吉打吉華國中二校學生,該校也派出一支實力強大的隊伍參與比賽。

中學組參賽隊伍包括柔佛沙威國中A隊、新山宏毅花園國中、麻坡敦伊斯邁國中、古來公主城國中、沙威國中B隊、北海聖馬克中學、亞羅士打吉華國中二校、永平國中、古來依布拉欣國中、大古來國中、峇株巴轄華仁中學、雪蘭莪斯里搏瑪特國中、柔佛郊外嶺國中、麻坡東姑馬哥打國中。

小學組參賽隊伍包括居鑾博愛華小A隊、古來華小一校、霹靂州冷甲華僑小學幼獅團、古來加拉巴沙威四維華小、居鑾平民華小A隊、居鑾平民華小B隊、居鑾博愛華小B隊。

楊慶權:盼更多學校響應設獅隊

籌委會主席楊慶權受訪時透露,大馬龍獅總會去年議決推動中小學的舞獅運動後,也開始著手培訓更多的教練,希望更多學校能夠響應和成立醒獅隊。

楊氏透露,今年的參賽隊伍以柔佛州為主,其他來自外地的參賽隊伍則來自吉打、霹靂、檳城和雪州等地。

他表示,大馬奧委會已經承認舞獅運動,而作為一項潛力無限的運動項目,舞獅這項運動和藝術需要更多人參與。

“我們希望未來這項比賽能夠每一年都舉辦,進而推動醒獅藝術。”

四維華小8.50分稱冠

經過早上的一輪賽事後,小學組成績隨即出爐,加拉巴沙威四維華小以8.50分的優異成績成功稱冠。

冠軍隊伍四維華小的表現在小學組中可圈可點,也是參賽隊伍中唯一使用高度達到3尺左右的高樁,成功擊敗所有隊伍摘下首屆冠軍。

小學組比賽成績:
冠軍:加拉巴沙威四維華小(8.50分),亞軍:居鑾博愛華小A隊(8.29分),季軍:霹靂州冷甲華僑小學幼獅團(8.19分)。

小學組得獎隊伍代表訪問

明年赴港參加國際賽
冠軍:四維華小教練何榮光(40歲)

何榮光在獲知隊伍的得分後,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透露,這支隊伍也將會在明年3月份前往香港參加小小獅王國際賽。

何榮光表示,與所有的運動項目一樣,舞獅也需要從小就培訓,而最重要的是參與的隊員必須對舞獅感興趣。

針對訓練時所面對的難題,何榮光表示,一些家長會擔心孩子的安全繼而阻止孩子繼續練習,但他認為龍獅隊除了舞獅頭和獅尾的隊員,也需要許多樂器手負責打鑼和打鼓等。

他也歡迎家長參與隊伍的練習,瞭解孩子們的練習情況。

他也透露,目前亞洲室內運動會內就有一個障礙舞獅的項目,未來當武術正式列入奧運項目後,舞獅也將會是其中一項目,因此這些運動員的培訓必須從現在開始進行。

努力付出才有好成績
亞軍:居鑾博愛華小A隊余德才校長

余德才校長表示,學生有努力和付出才會有這樣的成績,之前並沒有預料到這支隊伍可以拿到第二名。

他透露,除了定期每週一次的訓練,為了應付比賽,學生們也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集訓。

此外,負責舞獅頭的張湧誠和舞獅尾的馮竣鴻則表示,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並不覺得特別難,而此次獲獎也讓他們覺得再辛苦也值得。

能得獎已是安慰
季軍:霹靂州冷甲華僑小學幼獅團領隊謝俊傑

謝俊傑透露,該校原本希望能夠奪得更高的獎項,但是其中一名隊員在比賽一開始就掉鑼榜,因此扣了一些分數。

大老遠乘坐7小時的車從霹靂州前來比賽,謝氏認為,能夠得獎也已經是一個安慰,因為該校幼獅團成立於2月份,至今只有半年多的時間。

年紀小小不怯場
何釗穎(7歲)

可愛伶俐的何釗穎是全場年級最小的參賽者,她代表四維華小出賽,負責打鑼。

就讀一年級的小釗穎剛剛加入醒獅隊3個星期,因為隊伍人數不足,她是在爸爸何榮光(也是該校醒獅隊教練)的要求下加入。

年級小小的她並不怯場,她告訴星洲日報未來還會繼續參加醒獅隊,並認為這非常好玩。

隊員曾參加世界獅王爭霸賽
亞羅士打吉華二校A隊

從吉打州遠道而來參加比賽的亞羅士打吉華二校A隊,一些隊員曾參加2012年世界獅王爭霸賽,並榮獲冠軍和亞軍。

教練吳介崴、領隊老師吳日昌和林廷聰受訪時表示,該校醒獅隊成立於2004年,由吉打弘德體育會負責進行培訓。

他們透露,該校原本派出兩支隊伍參賽,但由於臨近考試,其中一支隊伍被迫棄權。

吳介崴表示,很多隊員在加入後因為訓練非常艱苦而逐漸退出,往往有超過一半的隊員無法堅持。(星洲日報/大柔佛)

回到網頁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