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本網站功能無法正常使用,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新聞專區

培育開發才藝 弱勢兒少出頭天
更新日期:2012-08-07

 

培育開發才藝 弱勢兒少出頭天  
  2012/8/4 | 作者:李祖翔                
 
南投隆華國小武術象徵面對天災不放棄的精神。
偏鄉學校近幾年出了不少冠軍社團,而且都是剛成立的,問其成功秘訣,師長透露,過去資源缺乏,現在有人贊助,孩子為了不辜負大家期望,努力練習所致。然而,愛心人士贊助才藝班,背後還有不為人知的故事和原因。以家扶基金會進駐八八風災災區,提出「安家、安學、安心」三階段計畫為例,安學計畫就包含了補助才藝班。

家扶基金會社會資源處主任游淑貞表示,一般人以為「安學」就是補助就學或給獎學金、課業輔導,其實依據教育部「高級中等學校多元入學招生辦法修正條文」,學生可依性向、興趣、志願、能力、特殊才能或競賽成績優異等方式,申請甄試或免試入學,才會協助學校成立才藝班。

不過,協助八八風災受災的偏鄉學校的才藝社團,算是一大難題,不僅相較非災區資源更顯不足,所成立的社團受限於環境還分為三類:一為本來有的,但缺乏營運經費,家扶補助設備汰舊換新;二是有愛心老師願意到災區上課,例如台南舞獅教練,每周一次自行開車一百五十公里,清晨六時抵達屏東林邊鄉竹林小學,不辭辛勞的課程才有如今名號響亮的舞獅隊;三要看學校老師本身具備何種才藝,如果老師會打鼓,就有鼓隊,老師會跳舞,就有舞蹈社。

竹林獅團 奪冠軍獎杯

至於孩子能選擇的才藝類型很少,多為音樂和運動類,或許是過去從來沒有好環境讓他們學習,一得到這些資源就特別認真,連休息的時間都拿去練,結果每個社團都拿下冠軍獎杯。

竹林國小校長鄒美華說,廣東獅團剛成軍半年時,就拿下雲林縣「傳承盃」單獅組冠軍和雙獅組亞軍、台南縣鯤鯓王盃兩岸全國民俗龍獅藝陣錦標賽單獅與雙獅雙料亞軍等殊榮。之後各縣市陸續邀請他們去表演,經驗一多,老師覺得欣慰,孩子也有自信;縱然他們來自災區,心靈受過創傷,已有足夠的能力面對未來了。

不論負責獅頭或獅尾,在師長眼中,練習廣東獅真的很辛苦。為了培養絕佳的默契,就算再苦,學生都不放棄,連每次犧牲假日到外地比賽或表演,都當成度假或去玩耍,一點也不喊累。現在的學生充滿力量,不再怯場。

竹林國小還有「科學教育假日班」,以務農家庭為主的竹林國小,全校僅有一百零五個學童,風災後,家長忙於家園復建與生計,沒有多餘心力教育孩子,科學班成立後,孩子的學習意願高漲,老師教導孩子利用環保材料造風車、做太陽能玩具,得到全縣科展第二名,鄒美華笑說,學生也常受政府邀請設攤,擔任科學解說小老師。

森巴鼓隊 表演常勝軍 

南投桐林國小的森巴鼓隊成立後,孩子對森巴鼓敲擊出來響徹雲霄的鼓聲與團隊合作的默契很嚮往,「以前哥哥都是拿鼓棒在地上練習,現在因為很多叔叔阿姨幫忙,我們有自己的新鼓,不用再跟別人借,雖然練到手長繭,但是有很多人幫我們加油,覺得很快樂!」鼓隊成員小楨說。風災前,桐林國小就因資源不足,森巴鼓隊只能靠敲擊桌子與地面,熟記每個打擊節奏,之後再商借其他學校的鼓具參加比賽;風災後,擁有全新的火紅色鼓具,小朋友細心保護,賣力表演,如今已是表演常勝軍。

自我提升 隆華武術隊 

南投隆華國小成立的是武術隊,說來意義非凡,隆華經歷賀伯颱風、九二一大地震後,開始發展武術運動,八八風災後師生如同他們的武術精神一般,不屈不撓,曾得過全國中正盃少林拳道武術錦標賽傳統外家槍術少年組第一。國術隊的孩子因為家庭因素,少受關注,作業表現不佳,但參加武術隊後,孩子隨學長姊利用課餘時間練習,由於隊伍要求成績品質,在大家一起學習的環境與自我提升的想法醞釀下,學習提起了興趣,課業漸漸步上軌道。

榮耀部落 桃源少棒隊

高雄桃源國小棒球隊民國九十九年、八八風災隔年成軍,催生棒球隊的校長洪英雄說:「部落孩子資質好一點的,都被選下山當選手,孩子必須提早離開家鄉,我們得擔心這麼小離開家,會不會忘記自己的語言?會不會忘記自己的文化傳統?會不會有適應不良的問題?會不會讓親子關係更加疏離?」桃源區家扶彩虹工作站社工員體會校長的擔憂,就合作成立了桃源少棒隊,讓原鄉部落的孩子根留部落,也將榮耀留在部落。成軍後孩子參加了紅葉盃少棒賽,面對東部訓練有加的學生,覺得自己很挫折,返鄉後有人打退堂鼓,但絕大多數仍堅持著,今年再度挑戰紅葉盃,拿下第五名次,鼓舞了整個團隊。

高雄樟山國小的曲棍球隊早就是拿過無數獎牌的常勝軍,風災後,人口外移和道路毀損,師資無法持久,曲棍球隊逐漸被忽略,雖然社團零星地練習,卻沒有經費參加比賽,民間團體引進資源後,去年就勇奪全國性大賽冠軍。

珍藏記憶

鄒族母語班

才藝班除了對兒少學習、心靈重建和未來就學有幫助外,對部落青年的文化存續和防災宣導也有用。八八風災隔年,鄒族青年回到部落,嘗試用記憶裡的生活樣貌,找到原本熟悉的環境,只是河川改道、村莊消失,珍藏在每個家戶中的鄒族古物也都流失在洪水中,青年感嘆:「水災帶走的東西都不會再回來了。」當有人問:「如果母語也不會說了呢?鄒族會不會成為回憶?」部落青年開始擔心文化傳承的問題,有了資源,立刻成立「鄒族青年行動聯盟」,第一步行動就是開設「鄒族母語班」。

忘卻悲傷 學太鼓技藝

阿里山鄉家扶彩虹工作站經過多次評估後,也成立「兒童吉他才藝班」,透過才藝學習的成就,提升自信、安定心情。老師更教孩子:學習音樂該有的心態,就是即使面臨瓶頸,也要堅定自己能學好的態度。練習過程中,老師還會加入鄒族歌曲,指出學吉他不只要傳承,更要對文化有認同感。

防災宣導同樣融入才藝的訓練中,屏東林邊國小的「兒童舞蹈班」老師,就在教舞時,分享對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引發海嘯災難的感言,認為學生平時就要有防災的觀念,除準備好急難包外,災難發生時不能驚慌、尖叫,要冷靜,老師更發明「逃難舞」,記住避難要訣。

才藝班對孩子的影響深遠,學生反應佳。林邊國小學生曹詠行代表全校師生向愛心人士致感謝辭時表示:「學打太鼓很辛苦,常常打到手破皮,但是我很珍惜每周兩次的學習時間,可以暫時忘卻不愉快的事,享受當一個有才藝的小孩。」

根據家扶統計,兒童才藝培育部分,有五千五百一十七個小朋友從學習中獲得笑容,擺脫悲傷。
回到網頁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