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教育部體育署推廣民俗體育扯鈴有成,每年年底的民俗體育競賽,扯鈴報名人數和項目都大爆炸,為了讓扯鈴更深入校園,十月六日率先在台南大學試辦「第一季南區扯鈴競技挑戰賽」共有近九百人報名參賽,報名也是超過預期三倍。
主辦的台南大學民俗體育發展中心體育系教授蔡宗信表示,相較於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的「技術本位」,本次競賽以普及化為目的,所以較著重在扯鈴的基本功,例如「拋鈴過頭」、「蜻蜓點水」、「逆繞手」等十一項基本動作,而且比賽採取類似疊杯比賽,選手自己啟動按鈴計時、結束,最後由裁判確認時間並排定名次。
大會裁判長許順清說,每項都以完成時間的長短排定名次,以個人套路為例,各格成績是四十秒以內,再來比排名。
早上進行個人套路大會師,國小組普遍成績約在三十到三十四秒間,二十七秒已是非常好的成績了。台南中營國小六年級的謝承航以二十六點二五秒完賽。指導老師黃子瑄說,小朋友週只有週三、四早自修及週五下午練習,其他就自我要求。去年參加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他們在計時賽拿下優和甲等的成績。
來自嘉義市的世賢國小五年級學生陳健舟更以二十四秒三三的成績力壓地頭蛇,十一項指定項目追趕跑跳碰能在二十四秒完成,殊為不易。
但也有不少選手半路扯鈴打結,比賽也卡關,蹲在場地解鈴,滿頭大汗,時間一秒秒過,已來到三分半,為不影響其它比賽的進行,最好只好由裁判大哥將他勸下場,有享受到比賽的過程就好。
此次比賽分成六大項,「個人套路大會師」,十一項基本動作需做好做滿。下午登場的「團體套路大會師」,男女不限,六人一組,六位選手接力完成所有動作。
「團體拋鈴去回」也是六人一組,以直接隊型依次由第一人將鈴拋至第六人,再拋回給第一人。「團體拋鈴循環」同拋鈴去回,但採循環隊型。「團體接龍循環」六人一組,採環狀隊型,讓鈴由第一人的線依次「滾動」至第六人,再傳至第一人。「團體魔術去回」六人一組,以大衛魔術的方式將鈴放到下一位選手線上為傳接方式。
蔡宗信表示,這是教育部體育署新推廣的賽制,並由舉辦民俗體競經驗豐富的南區先行試辦,若成效卓著,接著會在中北區推廣。